【观察一棵树】二十四节气里的朴树(谷雨)
谷雨到了,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
看看名字就知,春雨中,百谷种。万物生长需要雨露滋润。
我的朴树们也越长越丰满,树色由嫩绿而翠绿,成熟稳重的感觉。
一
记得前段时间,香椿上市的季节,朋友们谈论起这种时蔬的美味,便会口舌生津。
香椿发芽与朴树满树嫩叶的时间相近,心想,如果朴树树叶亦可食用,可是一件美事。结果,某天晚间在“壹木自然读书会群”里,真有广东潮汕地区的朋友晒出了“朴子粿”。
朴子粿是一种传统小吃,也叫朴枳粿。这个时候,正是朴树叶最嫩的时候,采摘树叶,洗净,打碎取汁,揉入米粉中,经发酵蒸制而成的粿子成了最应时的美食。
网上有图片,看到这淡绿色的粿子经蒸制之后,表面爆裂开花,有质朴之状。这种特别的小吃,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诸如节气、地域和民俗,比如浙江东阳的清尿蛋,江苏安徽的乌米饭。一只小小的朴子粿里,承载着太多的内容,历史的,民俗的,人情的,地域的。
好奇心上来了,朴树叶到底是种什么味道?去朴树的枝头采下一点嫩叶,放进嘴里咀嚼,细品,发现有一点点的清香,没有一般树叶的苦涩之味,只是味道比较清淡。与新发的嫩茶叶相较,是茶叶苦涩许多。我想,人们之所以采它来做粿,大概不是以味取胜,而是它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吧。这是中国的传统,许多的植物按时食用,能消风去邪、消食去积,朴树叶也是如此。
二
土著现在绿意盈盈了。那些冬天里细细碎碎的枝条已被绿叶覆盖,树冠已成一朵绿云。天晴光线好的时候,绿叶叠出层层光影,加上满树挂着的小果,就是一幅很好看的装饰画。
原来它开过那么多的花,也结出了如此多的果,但是人来人往中,有多少人发现过它们的存在呢。也许,这是植物的智慧。它花果叶颜色相近,花小,果亦小。只给人留下一树绿意。无论小区道旁还是野外,朴树以优雅的树姿示人,不以花果取胜。这样便会减少被人类伤害的机会。
今天谷雨,气温适宜,毕竟到了春夏之交。吹来的风里,弥漫了各种的香味。樟树开花了,是清香,柚子开花了,是浓香。昨晚上,又开始听到了夜鹰激光枪声似的鸣叫。因为种种原因,已有多日没去亲近“土著”,每天只是远远地望一眼。以为一切如旧。
但今天是个重要的观察节点“谷雨”,必须好好地看一看它。
我又走到树底下去了。
枝上长了叶,又结了果,增加了许多重量,低垂下来不少,使我的观察比前些日子方便一点,至少不用拼命把它拉扯下来了。现在,我做过记号的小枝正好与我的眼睛高度差不多。
发现了一些不同于常日的现象;
第一,朴树的叶上,有许多的液体状的东西附着,点点发亮,有疏有密。用手指摸一摸,黏性十足,像是粘上了蜂蜜。
想起来,上次在朴树群,夏艳与楠楠曾经讨论过,说这个可能是蚜虫留下的蜜露。说是蜜露,其实是蚜虫的便便。资料上这样说,“一些蚜虫聚集在植物的嫩叶上,用身上带吸嘴的小口针刺入植物的幼嫩组织,吸食叶汁与养分,经过消化系统,吸收一部分蛋白质和糖分,再把多余的糖分排出体外。”
只是我在观察的时候,并没有发现蚜虫的踪迹,只有一只趴在果实上的黑色小圆虫,和许多叶子上的白色絮状物。后来夏艳说,这个白色絮状的就是蚜虫。再去看,发现果然是虫子,只是它们白而小,全身覆盖着烟雾状的白毛,所以虫子的形状模糊了,让人误会成别的东西。
经查,确定这种蚜虫叫朴绵叶蚜,它们分泌的蜜露,粘在树叶和枝梢的表面会导致煤污病,对朴树的生长会造成不少的影响。而“棉絮”如果掉到树下的车上,则会比较难以清洗,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。
第二,又发现了几张带“钉”的朴树叶。
刚刚开始观察朴树的时候,方方发过一张长满虫瘿的小叶朴照片。那时第一次知道,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的分泌物的刺激,细胞加速分裂而长成的一种畸形构造。不过方方的树上长的是囊状的虫瘿,是赵氏瘿孔象的杰作。我今天发现的是圆圆的像钉子一样的形状。
只见好端端的叶面上,出现了一枚钉子,说它是钉子,其实叶子背面是中空的,它像个漏斗一样的凹了进去,也有人称它为塔状虫瘿。但叶子是完好的,并没有破损,只是这圆形的漏斗,叶子薄了许多,类似于汽球被硬物顶到的部分,颜色淡了许多。使朴树产生虫瘿的是另一种危害朴树的虫子木虱,不过蚜虫也会钻入,与木虱共栖。我摘了一片病叶回家,撕开,果然见里面有四五只虫子,是两种不同的品种。
(这张是树友深蓝给的照片 与我自己观察到的虫瘿不同形 状)
果然,世上一切的生物,都活得不容易。朴树的叶子都变异成如此奇特的样子了,还在拼命捍卫自己作为叶子的完整。
第三,上次看树友神游的观察文字,启发了我这些天要观察与叶有关的一切。
(纯粹的枝叶条上有芽点)
(有果实的枝条没地点长芽点)
通过观察,我发现今年长花长果的枝条上,没有新的芽点,也就是说,等冬天叶果脱落,来年是不会再在同一根地方开花结果了;而今年新发的纯粹的枝芽上,现在我们已看到了来年明显的芽点。这些芽点,就是我们刚开始观树时个发现的冬芽最原始的起点。
朴树为了更好开花结果,积贮起足够的能量,在不断地轮换着枝条,这大概也是一种植物的智慧吧。不知道我这个推断正不正确。
幸亏学了树友的做法,一开始给朴树的某根枝条作了记号,使我们的观察有了持续观察的可能。
这是我观察朴树以来的交的又一篇作业,也是有所收获的一天。
2022年4月20日谷雨